发布时间:2025-10-17 11:26:34    次浏览
讲座|刘石吉——筑城与拆城:近世中国通商口岸城市成长扩张的模式与特征 介绍:主讲人:刘石吉研究员活动时间:10月28日09时40分地点:公教楼D座107讲座内容:本次讲座以上海、天津、汉口、重庆、广州等近代通商口岸城市(treaty port cities)为例,论述传统时代的城墙都市蜕变转型为近代港口城市的过程。集中探讨了这些城市从早期聚落的形成、城镇规模的确立、城垣的修筑、城郭市廛的兴起,以迄二十世纪初期拆除城垣、改善交通、扩展商旅,迎接近代市政建设的发展历程—亦即筑城、拆城的动机、特征。以此解析「城」在中国城市史上的意义:如何从传统中国重要的「城墙文化」到近代「无城文化」之成长及转变;用以观察近代文明对传统文化影响的一个侧面。主讲人介绍:刘石吉先生,台湾“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与近代史研究所合聘研究员,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为台湾、大陆、香港、日本等多所高校兼职、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城市史、中国社会经济史、明清地域社会与区域经济史研究,出版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民生的开拓》等学术专著。感想:今天上午原台湾中央研究院的刘石吉教授给我们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听了这次演讲后我觉得本次演讲的内容十分丰富。首先这次演讲是围绕刘教授自身求经历和治学经历展开的,其次刘教授在展开的过程中又向我们普及了大量的历史知识。由中国行政区划出发,刘教授为我们讲了古代行政区划发展历程,从中我们感觉到了古人的智慧。比如元朝行省制的开创和秦朝郡县制的实行为当今中国省、县这两级行政区划的设立奠定了基础。然后刘教授深入地为我们讲解了中国城市的起源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刘教授讲座主要有两个特点:1.实事求是,比如他讲到“城市化的过程其实就是离心力运动,是由中心向四周的拓展”。2注重思维的发散,学术研究的广博:他反对那种“丁是丁,卯是卯”的学术研究方式,主张在一个宏大的学术框架下进行学术研究。有一种瞬间的感动叫海峡两岸一家亲,从他的言谈中可以感觉到大师风范,他认为台湾的教育注重传统文化,而且认为两岸史学研究并无大区别应该多交流。今后我们在历史的学习中“抒千古之深思,发思古之幽情”。编辑:陶鑫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