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17 11:26:34    次浏览
当你观看2016年里约奥运会时,年轻的运动员们站上领奖台,再看看自己身旁的孩子,是不是梦想自己家的娃也能有这么一天? 梦想归梦想,关上电视回头看看自己家孩子沉重的书包、做不完的习题、上不完的培训班……随着孩子年级的增加,那些和运动相关的兴趣班能省就省吧,学习时间那么宝贵,反正孩子也不走体育特长生这条路……如果你真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1、运动让学习更高效在美国芝加哥附近的一所中学,实施“零时体育计划”,即在没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早上7点到校,跑步、做运动,要运动到学生的心跳达到最高值或最大摄氧量的70%,才开始上课。一开始时家长都反对,孩子本来就不愿早起上学,再去操场跑几圈,岂不一进教室就打瞌睡?结果发现正好相反,学生反而更清醒,上课的气氛好了,记忆力、专注力都增强了。原来,当人在运动时会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这三种神经传导物质都和学习有关。多巴胺是种正向的情绪物质,人要快乐,大脑中一定要有多巴胺,人的快乐中心伏隔核里面都是多巴胺的受体。当看到运动完的人心情都愉快,打完球的孩子精神都亢奋,脾气都很好。他们还做了一个实验,将学生最不喜欢、最头痛的课,如数学,排在上午第二节课上或下午第八节时上,结果发现上午那一组的学习比较好,好到两倍以上。因为运动完的神经传导物质在上午第二节课时还在大脑里,但是到下午时就已经消耗殆尽了。 一学期下来,这组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正规上体育课的学生高了10%,而且打架事件也减少了。在全美30%的人过胖时,他们学校只有3%。这些数据开始让美国的父母看到运动对孩子的学习和行为的帮助,就不再反对零时体育计划了,反而早早地把孩子送到学校运动。现在美国已有很多州在推动这个零时体能运动。研究者也发现在斯坦福成就测验中,那些体能好的学生数学胜过全体的67%,英文胜过全体的45%。2004年由小儿科医生、认知科学家等组合的团队对学生健康做了一个评估,发现一周只要运动3到5次,每次30到45分钟,就能大大提升孩子记忆、注意力和教室行为的正向效果。看到运动对学生学习和行为的好处,学校体育课节数不但不该减少,还应该增加才对,我们应该让孩子用最自然的方式来提升他的体能与学习效果。2、运动是坏情绪的宣泄渠道很多父母觉得很奇怪,他的孩子从小捧在手心长大,不曾被打,也不曾看过别人被打,为什么进了托儿所、幼儿园后会动手打人?他从来没有模仿的对象,这个暴力的动作是从哪里来的?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模仿的确是最原始的学习,既然没有模仿对象,为什么会有这个行为出现呢?原来,它是从人类祖先——动物身上遗留下来的。教育专家们做过一个实验,曾经划出旧金山双峰白冠麻雀的势力范围,发现每只鸟的势力范围不同,成不规则形状,依那块地的食物资源(虫类)多寡而定,也依它预备生多少孩子而定(年头不好,如加州干旱时,鸟类下的蛋就少)。鸟类在保护它的势力范围时,是非常凶狠的,所以暴力和攻击性是为了生殖和生存,并逐步演化成动物的本能。对于这种动物本性,在人类征服了大自然,进入农业社会后,变得非常不好,我们只能用道德和法律的力量来规范它。因为要改变一个行为,最好的方式是从小用教育的方式来升华人的动物本性,让孩子从心中认同才能奏效。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超越动物的本性,方法是将这些野性变成公平竞争的运动技能,在合理的条件下发泄、纾解出来,而不是成绩!了解人的暴力、攻击性的来源后,我们应该尽力推行体育,让坏情绪与攻击性以一种科学的方式、适当的渠道发泄出来。体育运动在其中就发挥了巨大作用,因为运动会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这个多巴胺促进我们的正向情绪,使我们不易得忧郁症。运动还能加强团队合作的默契,使孩子有一个好的社交技能与圈子,加强孩子阳光性格的塑造。 我们一向不注重体育,宁可去补习英文或数学,也不愿花时间在运动上,特别是花时间在科学的体适能培训上,殊不知希腊人早在2000年前就看到体育的重要性,他们的孩子16岁以前最注重的便是体能训练。因为有了科学的运动,孩子的性格才能更为阳光;有了强健的身体,知识才有施展的基础;没有健康的体魄与性格,再多的知识都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3、剥夺运动就是剥夺成长发现很多父母都认为——运动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其实,运动跟智慧有着直接关系。有个实验研究500名学生运动和学业成绩的关系,发现每天上一个小时体育课的孩子在考试成绩上比较好。大学生参加运动计划后,学业成绩也上升了。连50岁的中年人在参加四个月的走路计划后,心智的表现也比四个月前的提升了10%。另一个实验对象是65岁的老人,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实验者用老鼠来探究原因,发现运动时氧的大量消耗会促使血液循环加快,这个氧的需求增加了肌肉微血管的数量,使肌肉可以运动得更久。大脑也是一样,血液流动得越快,就能运送越多的带氧血红素到细胞上去,就可以做更多的思考,储存更多的记忆。比如:打篮球就是一个很符合演化目的的运动,它需要眼快、手快、脚快及决策快。球员拿到球大约只有千分之几秒的时间决定是自己投篮还是传给别人;若是自己投,大脑得马上计算球投进篮的概率,以及投不进时被别人拿去的后果。所以,鼓励孩子运动其实是促进他大脑功能的整合,对他以后出社会的应变能力有帮助。 每个学生都得运动,初三学生更需要每天运动。一方面保持心情的愉快才看得进去书;另一方面增加大脑血液的流动,促进海马回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表现,帮助记忆,读书才有效。运动不但不会浪费时间,而且还对学习有益。父母可以放心让孩子去打球、游泳,做各种运动。同时,多运动不但可以少生病,还可以节省如忧郁症、失智症等许多慢性疾病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况且有好的体魄才能把所学的知识、技能长久地应用出来。了解了多运动能促进大脑功能的整合,有益学习,增加思考记忆后,父母一定要放手鼓励孩子去参与打球、游泳等各种体育游戏活动,让孩子更好地成长。4、运动是治疗“多动症”和抑郁症的良药对注意力缺失和多动症来说,也是自我控制的“良药”。目前医生给多动症患者所开的药,其目的就是增进大脑中多巴胺的量。如果运动本身就会分泌多巴胺,为何不用大脑自己本身的多巴胺呢?自己分泌的对大脑没有伤害,外来的会伤害伏隔核。许多第一线的治疗师都发现,武术、体操等需要大量注意力的运动对多动症的孩子非常有帮助,因为这些运动需要全神贯注,而且武术、体育运动比枯燥的在跑步机上跑步有趣得多,孩子更愿意持续练下去。任何运动都需要持之以恒,效果才会显现出来。大人眼中的“皮”孩子,只需要给他们一个运动空间、一点时间,将精力正当消耗掉他们就不捣蛋了。这个理论认为多动儿其实没毛病,只是生错了时空。他们容易分心、冲动、冒险性强,其实这是远古打猎采集时生存者必须的特征,人类进化到农业社会以后,这些特征才变得格格不入。也就是说,他们是“猎人”,但是要在“农夫”的社会里讨生活,所以被视为异类了。 现在学者把多动症的人叫作“有爱迪生基因者”,不认为他们有病。爱迪生念小学时,被老师认为无可救药,叫他父母领回家,免得干扰别的孩子上学,但爱迪生却是有史以来,专利拿得最多的人。柏拉图说:为了让人类有成功的生活,神提供了两种管道——教育与运动。我们也越来越看到,这两种管道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体育运动跟阅读一样,应该成为我们孩子的生活方式,而非生存手段炫耀工具,让我们的孩子能够享受运动分泌的多巴胺,享受拥有健康和美丽的身体的快乐,享受跟小伙伴一起运动的友谊和快乐,那才是我们应该送给孩子的宝贵礼物。我希望我们的孩子就像古希腊人那样,成为身心皆美丽快乐的人,幸福的人。